从大型机到PC,从PC再到云计算,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轮回。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计算、存储等诸多个人电脑的功能逐渐被放到云端,那么传统PC何去何从?和PC已死的激进观点不同,在云端时代总经理蒋建平看来,未来传统PC将会逐渐分化,一部分家用PC由于对计算和存储功能的要求较高,这部分家用PC不会消亡,而另外一部分商用PC随着其功能逐渐转向云端,商用PC自身逐渐向瘦终端的方向发展。
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曾经提到,在决定投资云计算产业之后,发现整个云计算产业从芯片到服务器,从存储网络交换到云平台管理软件,整个产业链有些方面比较缺乏。“瘦终端这样一个将来非常重要的领域,既没有现成很好的企业,也没有很好公司愿意转型。”田溯宁说,“那我们就现搭一个班子”。就这样,蒋建平进入了田溯宁的视野。
蒋建平是上海人,在国内读完本科和硕士之后,1989年赴美留学,毕业于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蒋建平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军人,后来做了大学教师,接着又出国留学,在北电和中兴分别工作了五年和六年,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芯片的设计工作。
2011年,蒋建平创立了云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云端时代的业务集中在瘦终端上,云端时代瘦终端针对的是中国庞大的商用PC市场。按照其官方网站的介绍,云端时代致力于成为业内领先的云终端设备、桌面云系统和“云+ 端”管理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中国企业向“ 云+ 端”架构转型。
瘦终端的商业模式基于这样一个逻辑: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传统PC的存储功能和部分计算能力都放到了云侧,云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厚;相应的PC就变得越来越薄,包括硬盘、风扇、光驱以及其他的边缘模块都可以去除,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降低功耗。
按照蒋建平的设想,真正的云端体积和功耗应当只有传统PC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小。但是云终端不仅仅是传统PC的硬件简化版,更重要的是瘦终端和服务器软件的结合,使得桌面虚拟化能够真正实现。
尽管传统PC仍然居统治地位,但是瘦终端已经开始风生水起。根据Gatner预测,中国在2015年桌面云的终端数量将达到1600万台;在美国,到2012年有50%的企业已经采用桌面虚拟化,目前中国正在使用和正在部署桌面云以及将其纳入到2012年规划中的企业比例为50%左右。
云端时代赶上了这波大潮。蒋建平不愿意透露财务数据,但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去年五月份成立到现在,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云端时代已经组建了从研发、管理、生产和销售近百人的团队,推出了6款云终端的产品。客户范围覆盖了政府,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证券,医疗,教育,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甚至连军队也成为云端时代的客户。
蒋建平的市场预期相对保守一些,现在中国台式商用PC的规模大约为2700万台,“我估计四五年之后大约会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PC会被云终端取代,也就是700万台到900万台,按照每台平均价格1000元的话,加上管理软件和其他相关产品,这个市场的规模将会上百亿元。”
云终端可没有硬盘、风扇和光驱,可实现共享主机资源,桌面终端无需许可,大幅减少硬件投资和软件许可证开销。单从设备价格来说,虽然基于arm芯片的瘦终端只有传统PC的几分之一的价格,但加上虚拟化软件的费用并不比传统的PC便宜多少,蒋建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呼叫中心的环境下,瘦终端加上虚拟化软件分摊下来的成本,每台瘦终端的价格为2,700元,最贵的高达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