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由于海关信息化系统起步于各专项应用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各应用设计理念不一,随着业务改革深化,系统整合需求不断加剧,海关在业务科技一体化过程中的系统研发和业务发展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金关二期工程将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放在关键位置上。目前海关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
- 基础资源不够,设备利用效率低,横向扩展能力受限:目前机房空间、电源、空调及承重严重不足,以总署信息中心为例,目前共有服务器设备1200台,网络设备600台。设备数量众多且不断增加,导致中心面积不足,面临能耗和散热的双重压力。
- 运维管理存在瓶颈,急需提升管理能力:北京广东两中心虽然建立了互为灾备的系统架构,但没有统一的监控自动化和资源调配手段,对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缺乏完善的流程定义,双中心整体资源应对高峰业务需求以及快速变化需求的能力不足。
- 无法快速满足业务对资源的需求:传统方式的IT建设周期长,新应用上线时无法快速提供与部署基础设施资源,系统运维部门工作压力大。

为此,海关总署经过多轮考察筛选,最终选定华为FusionCloud云平台。基于FusionCloud构建的海关基础设施云,采用开放的技术,提供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为海关多个数据中心提供资源管理与服务,满足了海关未来业务发展对资源的要求。海关基础设施云实现了“四化”的建设目标,在业界具有典型的参考价值:
- 应用开发规范化:云平台统一管理标准的软件包/脚本,提供规范的开发测试环境,规范应用开发、调测、发布流程。
- 管理调度统一化 :云平台实现异构设备/异构资源池统一管理,云和非云统一管理,北京广东异地多数据中心统一管理。

- 资源供给弹性化:云平台实现计算存储性能的横向扩展、容量动态扩缩。基础环境标准化:云平台基于SLA按需实现资源配给,标准化应用运行环境。
- 基础设施云目前在北京和广东两中心已上线40多个应用,最终将完成全部100多个新应用和200多个老项目的云化纳管。基础设施云的建设,大幅提升了业务上线时间和容量变更时间以及存储性能。
海关总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入合作,尤其在云计算、大数据、架构管控等领域联合创新,共同构建新一代企业信息化架构,满足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