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流
过去,网络中占主导的是语音流量,但今天,视频和数据流量占据了网络容量的绝大部分。二者都得益于分布式架构,但原因不同。将视频内容从集中式的源向各用户发送,效率低下。解决这种效率低下的主要手段是内容分发和组播,二者都得益于层次化、分布式的架构。
延迟和抖动
集中化部署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信号延迟。在电信网络中,数据以光速传播,虽然很快,但经由长距离后,仍然会有可感知的延迟。其他潜在因素是由交换机、路由器和沿途的其他网络设备所引起的。
相对大比例的延迟发生在有线和无线接入网络。光纤接入所引入的延迟最小,而移动网络会导致高达数百毫秒的环回延迟。
但对于语音业务或任何诸如视频会议等全双工、实时性的流量而言,延迟并非唯一的关键因素。抖动(时延的变化)也要包括进来。在有抖动的情况下,要重建一个连续的话音流,就需要在目的地对信号进行缓冲。如果抖动值较高,缓冲将在双向通信中导致反常的延迟。
可靠性和可用性
对网络资源做分布式部署的其他原因还有业务可靠性和可用性。其中一种类型的风险是“smoking hole”场景或者一些大型的地域上所定义的灾难。例如2011年日本东北部地区的海啸,促使运营商从头审视和改变其灾难保护方式,以便在未来类似情况中减少所受的影响。
分布式为事故中受影响的用户快速恢复业务。其不必是大量、小节点的方式。它们应该是各自独立、地理上相隔足够远(超过1000公里),以便不会全部在同一灾难中受到影响。
安全和法律法规方面的考量
分布式在提升安全性方面既是风险,又是机会。由于有更多的部署地点和网络连接可被攻击,分布式网络的风险可能更高。一旦攻击者潜入一个地点,他们可能会延伸到其他地点,甚至攻击关键的管理和编排功能。
反过来,分布式也可能弱化风险。仔细规划的分布式NFV应用能隔离本地攻击,使得绝大部分用户和节点不受影响。如果安全措施正确、到位,可自动检测到攻击,受影响的网元会被隔离和修复,而其余网元继续运作。
在国家或国家联盟一级,政府的法律法规可能是采用分布式的另一个原因。除可靠性和可用性之外,重要的基础架构也必须留在国内,欧盟中,认证服务存储个人数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需要分布式架构的业务举例
基于所述原因,大多数现行的NFV 部署都要求运营商为某些业务将虚拟化功能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大多数运营商还运维着接入网,固定和无线接入网在布放位置方面的灵活性很有限。
移动网络的趋势是使用微基站和传感器网络来提升覆盖和容量,这就意味着网元比以往更加靠近用户。而移动网络(甚至LTE)中的延迟,要求某些业务高度分布化。其他功能-姑且称之为业务功能–除了采用贴近用户之外,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变因素,用以决定采用何种规模的分布式可达到用户体验与成本的最优化平衡。
视频业务和虚拟内容分发网(vCDN)
今天,用户业务所消耗的大部分网络容量都用在了视频下载和流媒体上。这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并且给当前的网络架构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视频分发网(CDN)是分流国际和某些广域网视频流量最重要的方式。CDN将内容缓冲在距用户较近的地方,而不是从一个集中的服务器重复的传送流或下载同样的内容。通过使用定制的CDN或将视频平台分布式部署,将内容缓存在相比目前距用户更近的位置,视频点播在网络上产生的流量可被进一步减少。
虚拟化无线接入网(vRAN)
vRAN是ETSI NFV行业规范组指出的对时延最敏感的NFV应用之一。RRH和BBU间的信号延迟应该在几微秒到几毫秒的范围内。
虚拟化用户前端设备(vCPE)
个人用户和企业的CPE,例如DSL 路由器、防火墙和机顶盒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网元。运营商对于将CPE 功能虚拟化产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成本高昂的上门服务式维护和升级。
当网络功能从CPE中移出,放入网络中后,弹性和性能成为主要关注的方面,因为业务中断会影响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在大多数情况下,CPE功能置于网络中意味着用户以群组的方式被集中在几个区域的集群中,各集群可访问临近集群的资源,这也正是一种冗余的方式。因此,这种分布式架构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
分布式模型
许多运营商将NFV 的到来视作重新考量其网络架构的一个机会。运营商期望简化架构,并向着更加一致和灵活的模型演进。
基于上述提到的原因–网络分流、延迟、抖动、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运营商将会选择一种多层的网络架构,该架构将给予运营商更多的灵活性,籍此对网络功能进行最优的分布式部署(图4)。实际上,现有的组织架构和所有权也会影响技术架构。
图4 多层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