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消息,Tilera中国区总裁吴晓东今日向记者表示,并不能简单将目前的云计算市场状况认识为过热;吴晓东认为,如同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一样,云计算必然是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必然会有泡沫,但对待云计算应顺其自然地等待市场的优胜劣汰。
在与记者对话时,吴晓东表示,云计算正在打破Wintel联盟,呈现出多样化形态,这给Tilera带来了极大的市场增长机遇。吴晓东向凤凰网科技表示,Tilera目前已经与多家服务器厂家合作,对于终端方面,Tilera也有介入云计算终端的计划,不过着重点并非是手机和电脑等设备,而是视频会议等要求高性能的应用。
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因为去年也参加了这个大会,我想问一下在新的一年我们在云计算上有什么新的改变和进步?
吴晓东:去年是第一次参加CSDN举办的云计算大会,去年效果是很好,我们虽是展柜是最小,但是最繁忙的一个展柜。
今年云计算是我们一个非常的重点。一年以前Tilera那时候我们在展柜上展示自己硬件的一个平台,就是我们看到EBM的输入平台。一年以后我们带过来的是向台湾广达集团做的2U的服务器,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视频的转码,包括网络安全和DPI的,法国有一家公司合作,并且共同宣布的一个应用。
还有像网络上外面用的(英文M)这种应用,所以我们现在有硬件,有几个非常验证并且效果很好的应用,我们会在未来也会继续参加云计算大会,明年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加强大的一个新一代的产品系列,有更多的软件和应用的方案来提供给大家。
记者:您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在做综合的处理,Tilera公司觉得比其他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吴晓东: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基本上做CPU或者是做半导体处理器的基本上来讲都已经进入饱和时代,很少看到一个CPU只有是一个单核,现在连手机做处理器都是双核,现在处理器基本都是双核、多核或者八核,Tilera是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Tilera是唯一能够做多核的,我们2013年宣布要做三百多个核,对我来讲我可以做少的核,我可以很容易做四个核,九个核,Tilera是唯一能够做64个核,100个核甚至更多的。当然这里头跟我们一些核心的技术有一定的关系。
记者:Tilera现在正在以多核的处理器帮助云,云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您觉得中国云计算是不是真的到了反应的时代了?
吴晓东:对,三年前我加入这个公司,那个时候我们在试图推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64核芯片的时候,我们去我们客户那边,客户第一个问题问的就是说你64个核怎么用?谁会用到这么高新的这种芯片?但是你注意到,其实我们自己的体会在这几年已经没有多少人来问说这64核怎么来用?这么多资源我怎么用?现在很多人在问的是,能不能给我提供更多的核,更强的资源。我想这可能跟我们整个市场飞速的变化有关系。所以你可以关注这几年实际上大家第一上网,在网上的时间更多了,在网上去上传你的照片、分享信息的机会更多了,大家对云的安全不管是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对整个网络的安全也更加的关注了,也需要更强的手段来保护、防止这个网络上的安全问题。
所以我们大家也在不停的谈云计算,云计算会带来一个什么?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应用,整个是一个非常爆发式的增长。市场上来讲,已经是对多核处理器提出更高的要求。
记者:Tilera现在的百核处理器已经是一个成熟产品了吗?
吴晓东:我们百核处理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样片,在这一带产品是基于40纳米的,是64位处理器,是我们下一代产品,我们会首先推出36核或者16核,因为这两个产品系列代表的市场的一个主流应用。在明年推出100核和64核,这是我们下一代产品计划。
记者:您觉得现在百核处理器目前这个状态来看,体制架构和功耗方面有什么技术挑战吗?
吴晓东:对我们来讲这个挑战很多我们已经克服了,因为Tilera在做多核,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多核,每家都在做多核,其实核本身并不是一个最难最复杂的事,不管你是谁家的,作为一个处理器的核本身是很成熟,关键是说你如何把很多个核有效的互联在一起,并且能够放到单个芯片里头,并且能够不要去产生非常大的功耗,这个是其他处理器厂家最挑战的一个方面。但是Tilera我们实际上从94年开始的,我们领导在麻省理工的时候就做预言,我们经过16、17年的探索和研究,所以很多那种挑战,怎么来互联,怎么能够把板存做到一次性,怎么样降低功耗,这个是我们这么多年钻研,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优势的地方。
记者:这个处理器对云计算架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吴晓东:这几天我跟一些搞云计算的老总碰到一起,然后包括有一些大学里一些著名的学者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听说我们是做非X86架构的,而且有这么好性能一个CPU公司,他们都非常幸福。为什么呢?他说如果我只有X86架构,就相当于我们大家在一起赛车,我们都是用了一个同一个发动机,剩下看谁跑的快只能看谁的车做的好,谁的驾驶技术好。大家始终忽略了一点,为什么没有改进发动机呢?大家为什么没有尝试一个新型的、更有效的发动机,而只能依赖于某一家厂家做出来统一的发动机?Tilera给所有做硬件、服务器、做云计算的厂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当然我们这个技术我们本身还在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的技术,正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得到开发、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我们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但是最起码给所有做服务器的、做云的厂家带来一种全新的一个概念,就是说你可以不只是去用以前英特尔、X86的处理器才能处理,你现在有其他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通过我们证明,能够带来更低的功耗,更高的计算率,所以能效非常重要。
现在其实很多人以前都在讲更高性能的计算,大家都在说,所以英特尔那条路实际上把核做的主屏更大,性能更强,同时它又会,它的确是一个非常强的处理器,但是它是不是最佳的能效,这个就是一个目前是一个挑战,所以功耗对于云计算尤其是同等空间、相同密度的情况下你能够有更强的计算,这个是Tilera的一个强项和优势。
记者:是这样,现在整个云计算其实更看重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合作,包括从硬件,刚才您说服务器、硬件、存储,还有虚拟化、还有云管理,我想知道对于您这边是怎么样的合作情况呢?
吴晓东:对,整个云计算或者不管哪个产业,它其实从芯片上我们是最底层,从芯片上你要有开发环境,然后要有应用,应用以后做出各种各样的软件,来支持客户。我们Tilera来讲,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小公司,新型的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注重一定要让这个东西开元,一定让整个社区有很好的结合,能够降低门槛,能够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来关注、来参与Tilera,所以我们编程模式是CNC++的,我们开发的工具环境都是标准化的环境,所以这样对于用户来讲很容易上手,他很容易参与到学习到这个Tilera这个技术上,所以区别于一般专用的处理器等等,它实际上是一个专用的技术,Tilera我们实际上能够面向更广泛的用户,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跟各大学校建立实验室,跟各个行业企业我们的这些自己开发的一些东西,我们也会尽可能开元给我们客户和合作伙伴。
记者:现在云计算时代可能是比如说更重要,对于终端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终端毕竟是这个层次的一分子,不知道您这边对终端有什么计划?
吴晓东:目前这个阶段终端这个领域我们还没有直接进入,因为我们现在本身的技术特色是能够做更多的核在单芯片里头。所以我们本身的定位首先是从中往高端走,我们产品也可以往下伸展,所以我们未来是从最早是64个核,你会注意到我们下一代产品会做36核,16核,甚至9个核,所以对于我们来讲,Tilera我跟大家讲一下公司的含义?Tilera前面四个字母就是瓷砖,后面是时代,我们相当于一个瓦片时代,它的含义实际上说,当我把一个核做好的时候,我可以向铺瓷砖一样,铺地板一样,根据你的要求我们可以做很多,也可以做很少,这是我们伸展的一个优势。
记者:您刚才提到可能会进入终端这一块,现在其他厂家的商品,在终端上面Tilera的优势在哪儿?
吴晓东:在终端这边,因为在中低端这个领域竞争更加的激烈,因为已经有很多像大的公司他们已经上了很大的规模,包括你要让客户转到你这个领域的话,要有比较大的切换的一个费用。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希望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立足做的这个服务、网络安全、高端的多媒体部分,包括云计算这个领域我们能够首先把它做好,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讲,我首先要能够走好,然后才能够更好。所以我们为什么现在不会去太多关注终端,当然有一些像视频会议或者是其他的对视频对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地方,这个领域是我们可以首先去踏入的,而不是手机、电脑。
记者:这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是你们优势所在?
吴晓东:对,高性能,处理性能,核的数量更多,处理更多的任务并行化的时候,Tilera的优势更加明显。
记者:您认为目前公司在云计算这个领域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吴晓东:我们公司在云计算的领域,我觉得既是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昨天在欧美论坛的时候我也发了一个言,我说云计算的发展给很多小公司、新公司带来一个机会,就像以前是像沃尔马超级巨头在实际上的超市,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跑到网店上去了,京东、一号店等等等等。对于计算IT这个领域也是,就是以前的传统的企业,他这个也要转型,他也要以前是他自己微软也好,英特尔也好,包括其他的也好,大家都要去买他的东西。以后就是说大家可能在云上去共享,你用多少拿多少,付多少钱,正是因为整个的一个商业模式,整个的一个变化、思路的变化,整个服务的结构、系统产生的变化,也会给很多新的企业带来机会。
Tilera我们觉得在云这个里对我们这个机会就在这儿,大家对更高性能、更低功耗,能够做更多的处理,面向更多用户的这种处理,市场有这个需求,也就会对Tilera处理器带来需求。对我们的挑战是说,我们如何能够尽快的让用户能够用上Tilera,能够体验到Tilera处理器我们的方案的好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用户来关注Tilera,来支持Tilera,因为一个好的技术,如果最终你不能够得到大家的一个支持,一个人气不能够积聚起来的话,那它只能停留在一个技术。Tilera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方案能够给企业、给很多用户带来一个价值,当然也希望大家大胆的去采用这种新技术。
记者:您介绍一下目前Tilera公司跟那些云的厂商企业有一些合作,有哪些应用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吴晓东:Tilera在云这个领域我们目前主要集中做像云安全、云存储、云视频,所以因为有很多名字一般来讲也不方便跟大家来直接讲,但是我想起码是从跟绿盟的合作大家也注意到了,因为绿盟跟我们有一个联合新闻发布,最近绿盟在美国那边他们也开了一个新的分公司,也会在北美那边跟我们有进一步的合作。所以像绿盟在做安全方面的话,他实际上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成功的案例,而且他在安全这个领域也是一个领导者。
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实际上也非常骄傲能够说,我们目前也是唯一一个非X86服务器或者系统在向百度、新浪、腾讯他们正在积极的评估,用来做各种各样的一些应用,跟我们应该是唯一一家非X86在网络公司里面他们已经在认同并且使用的芯片CPU公司。
记者:整个云计算时代,刚刚您说到您是非X86一家公司,可能在Wintel联盟在云计算会被击破的感觉,整个云计算时代对Tilera机遇是多大的一个市场机会呢?
吴晓东:这个机会非常大。因为过去在苹果、在谷歌推出他自己的OS很多产品之前,大家在IT领域依赖于英特尔,但是现在你看到从CPU这边已经开始有一些不同的方案,包括Tilera,包括RM,包括其他的也在出现,包括OS、Tilera等等我觉得都会出现,我觉得以前唯一选择正在被打破。应该是有多种选择,根据不同利用,因为以前他是一个方案来给大家各种各样的应用,虽然不是很完美,你也只能将就用。但是未来来讲,根据你的应用,我们每个处理器都会有他自己的特征,每个OS都会有他自己的优势。以前大家只能穿一种颜色的衣服,现在我们有很多选择,其实人们的心理来讲还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在你不同的应用情况下能够有更加适合你、比较灵活的,Tilera我们可以针对我们的强项,我来灵活的跟我们客户、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合作。
记者:您有没有预测过Tilera五年或者十年我们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吴晓东:预测都是大家拍脑袋来的,当然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未来还是有很大的信心,不光是我们自己看到这个信息,而且我们的投资人也看到这个信息,所以你可以注意到我们今年年初Tilera也做了一个融资,大概4500万美金,这个融资里面应该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策略投资人和专业投资人,策略投资人包括思科,包括三星,包括TSMC,包括广达,还有美国半导体,这个得是整个业界不管是系统级还是芯片级还是制造型的一个完美组合。
还有一些传统的职业投资人,为什么大家会继续并且更大的投资到Tilera,就是能够看到在多核CPU这个领域,实际上Tilera技术特点非常明显,而且正好顺应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工作、把一些问题解决,把一些工作做的更好,那我们的一种发展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大家对这个非常有信心。
记者:现在可能是整个云计算非常非常火了,尤其最近这几年,有没有说现在云计算有点过热?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吴晓东:这个过热或者是什么样,这个很难判断,当然现在因为首先它是一个很热的一个概念,所以每个人都来关注,每个人也都来参与,因为就像互联网一样,实际上我们倒回去十几年以后我们来看互联网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相信互联网会有今天这样一个效果。但是事实证明了,当初那些人对互联网一个追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的,当然也有泡沫的。今天大家来看云计算首先大家认同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是一个必然,至于说这个有多大的泡沫,什么时候一些泡沫会破灭,必然会有生存,必然会有淘汰,淘汰剩下的就是有更加坚固的一些发展。所以这个大家应该是顺其自然。我们市场的自然的一个淘汰,我觉得在互联网这个时代,包括在云计算这个时代,速度是关键,如果你的速度不够快,那么别人就是把他的整个的应用全部做起来,那么你就很难有机会去超越他。所以这个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各个企业,各家都在拼命用最快的速度来发展。
记者:您认为中国目前的多核技术和外国的技术差别在哪儿呢?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吴晓东:本身来讲现在这个技术公司很难说用中国和外国完全来定义。中国有可能总部放在中国,也不可能完全用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来定,实际上我们是一个美国公司,但是我们在中国有很大的团队,我们在中国研发、推广对全球都有相当领先的一个作用。当然从纯粹半导体的技术、工业、设计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中国这边我们还是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路,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的半导体。我们国家现在半导体企业很多,大部分还是针对与一些具体的应用,比如说像TV还是数字电视还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必然,因为我们的市场在这儿。
美国那边可能更关注做更早更多一些科研,就会导致了他的成果一个积累,我觉得中国这边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也尽量往这个方向走。
记者:您刚才说到Tilera产品大部分用于云安全,您怎么看待亚马逊云安全呢?
吴晓东:首先我讲,我们不只是做云安全,安全是我们重要的一部分,然后我们也做视频,做转码,所以你可以到我们展台去看,我们转码是针对不同的大小,就是照片的大小,不同的质量,我们很容易切换做转码,做云的视频,所以像你们现在每个人把你们的照片跟大家共享,所以这个领域我们的应用也很多。然后包括像一些数据中心应用像(M—KHD)这个应用也很大。这个是我们在云领域不同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
第二个讲云安全,亚马逊的安全出现一些事故,其实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大家不用太恐慌,这个事情很难不会发生,就像什么事情不会出事故一样,航空也有航空事故,核电站也会有事故,这个事情很难做到绝对的安全。所以安全是相对的,而且是不同级别的,所以现在就是说你要针对于不同级别的,你安全,如果你想要更高级别的安全,那人家就要收费了,人家收更多的费。你说一个总统能不能被刺杀,他也有安全问题,不管你做的多好,很难有绝对的保障。所以我觉得说,大家可能寄的期望在于一定的范围。
不管是云计算运营还是云计算服务商整个产业链,我们都把安全作为非常重要的题目在讨论,包括安全、包括LOT互通性,昨天大家都在开会,都在热烈的讨论,今天吴部长前部长他今天讲第一点首先就是安全,大家对安全的重视是很大,大家也在积极的去想各种解决方法,刚才说了你的期望要知道没有绝对安全,出了问题大家要从中学习,下一次把事情做的更好。
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刚才说到贵公司产品是非X86像非工业产品的标准,必然引起云计算操作问题,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贵公司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些战略?
吴晓东:这一个可以让我们技术经理回答一下,我觉得非X86不是说和其他X86的兼容不同,看你是什么层面谈兼容问题,如果我们都是操作系统,都是做同样一些应用的话,对于用户的体验你应该感觉不到兼容性的一个问题。
顾冉:首先我是需要肯定一下您的问题,就是说因为非X86架构出现肯定会因为新的东西肯定会出现和以前的东西不兼容性的一个问题,但是其实我们有这么多天才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们在做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部分工作,我们比方说从硬件上不一致,我们可以做一个和X86架构不同的硬件卡,比如说接口角度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硬件的技术,解决和X86架构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的技术是从硬件然后再是软件,再上面一层一层应用不停往上走,通过一层一层不停的分装,最终我们百分之百达到和当前X86运行的程序完全统一的一个情况。换句话说对于用户来讲他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当然用户的请求送到我们云端之后我们处理的方式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个是百分之百透明的。
吴晓东:就是说你的问题很好,你看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在服务器这个领域就是一个X86的架构,但是如果关注到其他一些领域的话,比如说像手机或者其他领域,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方案,但是对于用户来讲,你实际上在打电话,在做应用的时候,你体会不到。因为这些问题工程人员都会一步一步把它考虑到,实际上在别的领域的话,是多样化的处理就是硬件平台各种各样的,都存在的。
记者:咱们服务的客户是中央企业吗?有金融领域的客户吗?
吴晓东:我们服务的客户是这些硬件平台的客户,就是拿我的芯片去做硬件系统,比如做服务器也好,做板卡也好,这些客户也有大有小,大可以和华为中心合作,小的也有一些新型的公司,包括我们合作伙伴,所以我们这个不一定是向云这个层面,其实云也既有大客户也有小客户,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客户有大有小。
金融界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对你来讲是一个应用,最终应用下面你还有很多不同的产业链的一些伙伴在里头,实际上他先拿我的芯片做成一个硬件服务器,然后他再加入一些金融行业的一些应用软件,最后再卖给金融界的朋友。
记者:我的理解主要是硬件?
吴晓东:我们是芯片。
记者:在软件方面有没有一些自己的补充?
吴晓东:软件我们住是做开发环境,我们把它提供给这些软件的工程师,每家公司他们的一些软件工程师,他们在我们基础上编程、写应用。
记者:就是说咱们是搭这么一个平台给用户进行分享,给其他的一些比如像软件的厂商还有用户来提供?
顾冉:说的更直接比如说英特尔、LB他们是做X86的CPU的,戴尔和惠普是借他们CPU做操作系统,其他公司会拿戴尔和惠普的操作系统搭出应用来,这个应用是面向我们金融界应用。对于Tilera我们是提供这样一个处理器,同样我们有硬件和软件的平台,同样会有第三方的应用开发者,基于这样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满足我们金融界的需求,或者满足我们新闻界的需求或者其他的行业。
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