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重庆要如何实现高端信息化,建成云端智能城市?昨日,市长,对外明示建设路径:重庆以“云端计划”推动智能城市建设。

重庆为何把目光瞄准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
黄奇帆说,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加速器,伴随通信技术的突破,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技术更新创造了许多新的产业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网店、即时通信等;另一方面,新的信息技术推动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放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
当今社会信息化浪潮得益于三个要件:一个是个人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终端的发展,使信息接收更及时快捷;二是互联网、3G等通信技术的提升,为信息资源的高速传送提供了支撑;三是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黄奇帆说,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其功能已经从工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进一步向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知识中心扩展。信息化已不仅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模块,而且是全方位整合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理念。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二是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比如以电子政务为平台,开发城市管理有关的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地理等信息资源,建立起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1”体系推动端计划取得重大突破
建成云端智能城市,重庆是否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底气?
黄奇帆表示,重庆实施“云端计划”,推动云端智能城市发展。这“云端计划”中的“云”是指云计算,而“端”是指终端的生 产。
过去两年,重庆通过各方面努力,在信息终端生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跃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目前,已引入惠普、宏碁、华硕等三大电脑品牌商,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六大代工商及300多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厂商云集重庆,形成了“3+6+300”的产业集群,具备1亿台笔记本电脑及1亿台其他电子产品包括打印机、服务器、路由器等通信设备的生产能力,总的终端设备生产规模一年将达2亿台件。
身处内陆的重庆,凭什么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做到“无中生有”?秘诀就是“3+1”的独特优势。
黄奇帆说,所谓“3”,就是把电脑加工产业涉及的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这三个物流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第一进项物流,沿海传统的电脑加工基地,因物流便捷,其原材料零部件的70%-80%都来自于世界各地,但对于距离沿海近2000公里的重庆而言,这个模式无法复制。所以重庆创新改造沿海加工贸易进项物流的运行模式,实现80%零部件本地造,形成了“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模式。因此,进项物流成本几乎归零。
第二出项物流,过去内陆产品出口,要先运到沿海再出关,现在开通了重庆到新疆再到欧洲的渝新欧大通道,我们称之为新的现代“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内陆的货物,包括重庆生产的电脑都能够通过这条铁路十几天就运到欧洲,在运费相当的情况下,比沿海海运到欧洲节约20多天时间。这一突破,就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物流企业扎堆重庆,他们不仅把重庆的电脑直接运往欧洲,而且把中国沿海的许多电子产品也运到重庆中转,再运去欧洲。这个物流中心的出现,也是吸引笔记本电脑厂商落户重庆的重要原因。
第三保税物流,重庆率先在内陆地区设立两个保税区,使得大量的产品能够在保税的状态下大进大出。“由于有了这三大物流布设,使得重庆的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实现了良性循环。”
所谓“1”,是指劳动力供应体系。重庆是劳动力输出的地区,劳动力丰富,素质也比较好,重庆市政府为这样的劳动力建设了大量公租房,提供了宿舍条件,不需要企业造宿舍、负担社会事务,同时给予这些职工城市户籍。“有户籍,有工作,有住房就能安居乐业。”黄奇帆说,重庆的劳动力环境,也是吸引投资者到重庆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庆三方面举措实现云计划
云计算方面,主要分为两块内容:一块在岸的云计算,目标是成为中国各种专业的云体系的中心基地。另一块离岸的云计算,目标是成为离岸的云服务外包的一个基地。
黄奇帆说,在过去的10年,欧洲、美国外包的数据中心业务差不多有10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其中有40万台在日本,60万台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基本没有进入中国大陆。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这种数据中心的外包业务量会有巨大的增长,预计今后5年会达到500万台以上服务器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欧美离岸外包的数据中心业务中,抢占一个大的份额。
所以,重庆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初步设想是在今年形成1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争取明年有30万台服务器规模,到2015年达到100万台服务器。这其中,一半是离岸的数据服务,还有一半则是在岸的服务,为中国国内的数据处理提供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重庆将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黄奇帆表示,第一探索开放离岸数据中心的营业执照,突破原有的限制外资进入增值服务的相关规定,形成开放格局;第二是加快建设完善数据中心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设施、电力等,使得带宽达到新加坡、香港的水平,力争让重庆的多媒体高速公路能够以千兆的速度到小区、到楼宇,百兆到家庭;第三在资源配置和组团发展的产业链上,把与数据中心相关的上、下游配套好,上游是电力、宽带、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下游是软件开发和各种数据业务的提供。“整个产业链集群配套,使得云计算的系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黄奇帆说。
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六届年会举行
9月的重庆高朋满座,嘉宾云集。25日,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六届年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围绕“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云端智能城市发展”这个主题,与会顾问及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抛出真知灼见。
为重庆良好的发展势头所吸引,为往届顾问团年会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今年又有10位顾问加入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这个大家庭,为重庆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是:东京海上控股株式会社会长石原邦夫,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赵国华,思科公司执行副总裁威兰珂,索德尚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如凌,韩华集团首席执行官金升渊,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取缔役社长永易克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饭岛彰己,瑞穗金融集团取缔役社长佐藤康博,SK集团会长崔泰源,双日株式会社社长加濑丰。
市长黄奇帆为到会的石原邦夫、赵国华、威兰珂、张如凌四位顾问颁发了聘书。另外6位新聘顾问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但都指派了代表出席,黄奇帆将在下届年会举行的时候,向他们颁发聘书。
此外,鉴于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先生作为第三届、第四届执行主席,为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作出了卓越贡献,特授予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荣誉主席称号。
重庆的快速发展让整个城市充满活力,我们对重庆这座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年会执行主席、拉法基首席执行官乐峰在开幕式上致辞说,重庆的快速发展让整个城市充满活力,特别是市政府对城市远景的规划与承诺,以及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努力,让我们对重庆这座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乐峰说,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关于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重庆如何打造一个云端智能城市。重庆在资源、技术方面有不少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重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应对这些挑战,比如说大力发展云计算方面的技术,能够使城市得到更好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今天大家聚首重庆,希望能够围绕重庆如何打造云端智能城市各抒己见,提供富有创意、建设性的观点,帮助重庆更好地推进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上届年会64条建议有力推动了重庆内陆金融中心建设
黄奇帆致辞说,上一届年会围绕重庆打造内陆金融中心出谋划策,提出了具有世界水准的64项建议。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这些建议的落实,有力地助推了重庆内陆金融中心建设,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主体金融业蓬勃发展,银行机构总数达到56家,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重庆在2000年的时候,银行的资产规模只有2000亿元左右,这10年重庆的银行资产长了10倍。另外在证券市场方面,去年一年重庆有7家企业获得上市,目前重庆的上市公司已有54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已占到全市GDP的52%,去年重庆农商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就是由顾问单位野村证券作的发行商。二是非银行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总数已超过300家,仅仅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就增加了50%,现在达到了126家,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了120多亿元的资金。三是要素市场交易生机勃勃,现在重庆有联交所、土交所等7个要素交易市场,能够发挥区域性要素交易规范运作和结算的功能。四是离岸金融快速推进,引入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年结算额达到500多亿美元,宏碁、华硕具有结算功能的第二运营总部也先后入驻,同时也在推进电子商务的国际结算。五是金融生态进一步改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8%,重庆正在成为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高地。金融业的做大做强也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重庆GDP、工业销售值、财政税收、进出口贸易、外资投资的增长都居全国前列,这些都与金融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黄奇帆说,作为上一届年会的一项倡议,也是即将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园林博览会的重点板块,在各位顾问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长顾问团园林目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衷心感谢捐资造林的22家顾问公司,并诚挚邀请所有的市长顾问光临此次园林盛会。
诚邀市长顾问参与重庆云端智能城市建设
黄奇帆说,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云端智能城市发展”。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它的功能已经从工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进一步向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知识中心扩展。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模块,而且能全方位地整合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理念,对城市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重庆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正全力打造云端智能城市,其中重点实施“云端计划”,前景广阔、机遇众多,希望各位顾问及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也愿意和大家共享商机,共享智慧的前景。
市领导马正其、童小平、谭栖伟、刘学普、凌月明、吴刚、王立军等出席年会。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