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企业通信 > 技术 > 统一通信与协作 > 技术文摘 > BYOD时代的5条“求生”法则

BYOD时代的5条“求生”法则

2013-01-15 08:47:15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由IT经理决定哪些移动装置满足“批准”名单要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反,一系列新规则(本文件中讨论的规则)适用于自带工具上班的时代。这些新规则为员工进行跨地理区域、时区和传统“孤岛”的沟通和协作奠定了基础。

\

 
  第一条法则:认识到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个更好的工具

  移动装置(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经过慎重考虑才购买的商品”。所以这些工具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而且对于每一个购买者来说非常重要。它们的价格也正在变得更加低廉。
 
  第二条法则:容易发现和添加功能

  把每一个移动装置看作是获取企业资源的通道,以提高个人生产力、沟通和协作,但是要认识到你需要让移动装置管理(MDM)人员做很多繁重的工作,包括保持应用程序的更新、安全和兼容。
 
  第三条法则:采用“大数据”和“分析法”来获得预测

  个人数据和元数据(概念标签等)是员工协作的自然副产品。它们可以被用来让各种工作组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他们的移动装置更加能够控制他们正在实施的项目。
 
  第四条规则:平衡安全性和便利性
 
  每一个移动装置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属性。这些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它们对企业网络完好性的威胁水平。IT专家建议采取三方方法:一些装置是获得批准的“平台”装置,这些装置被完全支持,第二类装置在“应用程序”层面上而不是装置层面上获得支持,而第三类则是在收费和反向收费的基础上获得支持。
 
  第五条法则:让基础网络固若金汤

  如果员工为移动互动发现并定义新的使用案例和应用,他们的期望就是希望网络没有中断或等待地全速运行。这意味着网络保证是关键,不仅仅是在移动装置之间,而且在人与人互动过程中调用的后台系统和数据库之间也是如此。 

 
  声明:版权所有 非合作媒体谢绝转载

分享到: 收藏

推荐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