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企业通信 - 通信终端技术频道
  首页 > 技术 > 企业通信 > 技术 > 通信终端 > 技术文摘 > 运营商制造商融合大势所趋 国产终端面临考验

运营商制造商融合大势所趋 国产终端面临考验

2007-01-0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1862



  分析人士表示,从目前技术演进的趋势来看,融合终端将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然而,与国外手机企业相比,我国手机企业的发展还未成规模,因此,国产手机的融合之路还将面临考验。
  需求明显
  融合终端主要是指能够连接多种网络,用以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连接的智能终端,它为用户提供了最直接的业务体验。
  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电信分析师吕清杰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融合终端实质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方面是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手机上集成多种无线技术,融合不同的接入方式。目前,从这个两个方面来看,都已经有商用的产品出现。
  早在2006年一月,UT斯达康公司就推出了QBOX融合终端。这是一种针对普通家庭用户的终端,它集成了小灵通、固定电话、ADSL和无线网卡等接入手段。利用QBOX可以将多项业务合在一起,运营商可以在此基础上随时升级和加载新业务。而在移动终端方面,融合趋势更为明显,例如,现在市场上就已经推出了基于WiFi/GSM的双模手机,这既可以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还可接入在家庭与企业中分布的宽带网络,并具有VolP功能,又可以实现GSM功能。
  易观国际最近发布的《FMC专题研究报告2005》报告中指出:FMC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基于3G的FMC融合终端将成为未来电信市场的重点。随着3G格局的明朗,基于3G的FMC融合终端将成为运营商的杀手级业务的重要实现平台。
  多种方式实现
  分析人士认为,新接入技术的引入,终端融合领域的演进步伐在未来几年将逐步加快,因此,在引入新接入方式时必须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融合方式多样化。
  首先,终端设备如手机通过蓝牙或WiFi接入到家庭的网关设备。在家庭领域,通过固网和GSM的结合,可为用户提供固定与移动号码的捆绑服务,满足用户最经济接入方式的需求。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双模终端实现“一个号码”的目标。从中期阶段来看,采用UMA技术,即通过基于现有2G网络技术,通过在蓝牙和WiFi接入技术基础上模拟2G核心网络接入功能,为多模终端提供通过蓝牙和WiFi的能力,这有助于手机用户使用无线局域网或蓝牙来接入本地固定宽带,并连接GSM核心网络。
  而固定与移动融合的长远阶段就是引入IMS。IMS融合的网络将向人们提供IMS融合的服务,进而实现跨技术的业务融合。
  现实的挑战
  事实上,终端的融合从功能上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也体现了业务整合的需求和统一品牌的需求。然而,融合终端的话题并不轻松。
  吕清杰认为,首先,除了网络层面的融合还需要来自政策面的界定之外,手机本身如果融合多种接入方式,不仅会对现有的手机产品提出挑战,如芯片和功耗等方面,同时,也导致成本增加,用户难以承受。
  其次,融合终端还面临着满足不同无线制式的平滑切换及用户体验成为终端发展的首要问题。此外,开放式操作系统快速发展,但是,各操作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业务适配能力不高。
  而最为关键的是,目前,国内手机企业在融合终端的开放方面,整体实力相对较弱,而国外手机企业在则早早开始在融合终端上有所动作。诺基亚近期就推出了多款智能手机,而在不久前刚闭幕的香港电信展上,摩托罗拉,三星等企业,展示了最新的终端产品,这些展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成多种应用,包括视频,音乐,上网等方面。
  网舟咨询公司总经理翟文军认为,国内手机厂商应对未来的发展,比拼的已绝不仅仅是渠道和成本,而是面对终端融合的“渗透”能力,这需要手机厂商对服务的重视,面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一己之力是不现实的,更多以开放心态整合内容和服务资源共同发展。应对国际厂商的压力,国内手机厂商关键还应在服务和配套上下功夫。

通信产业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推荐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