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企业通信 - 即时通信技术频道
  首页 > 技术 > 企业通信 > 技术 > 即时通信 > 技术动态 > 即时通讯企业觊觎运营商地盘

即时通讯企业觊觎运营商地盘

2011-08-1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这是运营商的地盘,还是互联网的地盘?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模糊原本泾渭分明的产业链。
  8月5日,小米科技CEO雷军在“极客公园”活动中宣称,小米手机将在8月16日正式亮相,其精心打造的“米聊”将成为小米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聊是一款跨iPhone、Android、Symbian手机平台,跨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3G、GPRS),用户可以跟米聊联系人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收发图片和音频,只需消耗网络流量,据称目前其在国内已拥有400万注册用户。
  这是一个新动向。
  2010年10月19日,一款基于手机通信录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KIK,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线15天后,吸引了超过100万用户下载。
  很快,国内开发团队小米科技于2010年12月末研发的类KIK应用——米聊正式上线;紧接着,盛大推出了同样功能的应用KiKi。今年年初,腾讯也推出针对手机应用平台的免费短信软件——腾讯微信。用户通过下载注册腾讯微信,可以实现跨运营商、跨手机操作系统的“免费”短信互发。
  这些即时通讯软件走的都是流量通道。腾讯微信称,1M流量可以发近千条信息,目前北京市场GPRS流量资费已下调到1元/M。这意味着1元发1000条微信,而同样1000条短信的运营商资费为100元。
  运营商的利益蛋糕正在被触动。不过,也许它们会觉得短信并非利益链中的重要因素。可是,科技发展对其利益阵营的突破也许正发端于短信这样的小缺口。下一步有可能就是运营商的语音通话市场。
  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目前已支持网络电话,允许客户发送免费短信,并通过WiFi网络来打免费电话;FaceTime可以看成是一个属于苹果iPhone、iPad用户的网络电话系统,运营商鼓吹多年、并已夭折的3G杀手应用——视频通话,竟然成为其主要卖点;Facebook也不含糊,下载专用程序后,登录Facebook账号,朋友栏上会显示电话图标,只要点击一下,就能和网友免费通话。
  当微软以85亿美元价格收购Skype之后,网络电话的价值就已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该模式被争相模仿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绕过运营商”。
  如今,小米科技还专门设计定制手机,完成了大半个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就差运营商这块最后的阵地。当然,目前这些企业还不敢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向运营商宣战。
  有媒体就曾问雷军米聊这种通信方式会否与运营商产生摩擦,当时雷军非常低调地回答说,3G推出后缺少应用,消费者没有包更多套餐的动力。正是因为有米聊之类的应用,用户才会明显感觉到需要更大的套餐,这对3G推广有重大的推动力。
  显然,目前这些即时通讯软件对于运营商而言,也是3G时代的业务载体,丰富了3G业务内容,是增强用户黏性的工具;但同时运营商也应该警醒,现在它们可能是运营商的“收入杀手”,但未来运营商不排除被边缘化成“管道商”。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推荐阅读

专题